奇点财经

数字资产研究院

  • 首页
  • 财经新闻
  • 关于我们
  • 团队介绍
    • 数字资产研究院简介
    • 团队介绍
  • 数字研究
  • 行业活动
  • 联系我们

美众议院压倒性多数通过TikTok禁令法案

2024-03-14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14日报道。本周三(3月1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可能对TikTok实施禁令的法案,该法案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两党在该问题上罕见地团结。

这项法案在过去几天才刚刚取得初步进展,其要求字节跳动在180天内出售TikTok,否则将将其从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下架。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出售是有可能的,但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收购来说,时间会很紧张。此外,该法案还赋予总统将其他应用程序指定为“国家安全威胁”的权力,前提是这些应用处于被视为与美国敌对的国家的控制之下。

支持该法案的立法者认为,TikTok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在众议院的投票中,法案以352比65的票数获得通过。拜登也表示,如果法案提交到他的办公桌上,他将签署。不过,该法案还需要经过参议院的同意才能进行下一步。

TikTok方面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称这项立法是对其用户言论自由的侵犯。TikTok已经在应用内发起了一项呼吁活动,他们在TikTok上向用户弹出窗口,窗口内容是:“帮助我们阻止 TikTok的关闭。”,他们呼吁用户致电当地代表反对禁令。CNN报道称,多个国会办公室也表示,他们已经接到了大量的电话。

该公司还于周一(3月11日)致函多位众议院议员,指责他们曲解了TikTok的号召性用语活动,并称议员们对致电选民的观点不予理睬,这是“非常冒犯”的。CNN报道称,目前,TikTok首席执行官Shou Chew正在尝试安排与国会议员进行电话会议。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Chuck Schumer 当前未对下一步行动做出承诺。然而,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两名领导人物都表示会支持众议院的法案,理由是周三的投票存在明显偏向。

与此同时,前总统特朗普对TikTok禁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尽管他曾在担任总统期间支持禁止该应用,但他现在似乎有所动摇。特朗普上周在Truth Social上发帖表示反对该禁令,称如果TikTok被禁止,Facebook将会受益。他表示,Facebook和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是“人民的敌人”,他认为“Facebook对我们的国家非常不利。”

然而,支持该法案的两党议员均坚称这不是一项禁令,而是给TikTok一个选择,即断绝与字节跳动的关系。他强调,只要字节跳动不再领导该公司,TikTok就可以继续在美国运营。

分类: 01Assets, 公司前沿, 监管行动

NFT盗版和侵权频发 美国版权局称形势复杂

2024-03-13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13日报道。3月12日,美国版权局与专利商标局(USPTO)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披露了与非同质化代币(NFT)的知识产权(IP)相关的研究结果。报告指出,尽管NFT市场上盗版和侵权现象频发,但当前无需对美国知识产权法进行变动。

报告解释说,如果NFT包含或链接到未经授权的版权保护作品副本,那么该NFT的创建或营销行为,将如同任何未经授权的作品复制或展示一样,涉及版权问题。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

报告亦明确指出,NFT技术本身无法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行为,并且在NFT市场中,“商标侵权和滥用问题相当普遍”。此外,报告还提到,由于NFT平台的去中心化和匿名特性,商标执法工作面临诸多复杂挑战。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政府并不认为目前有必要或适宜对知识产权法进行修改。报告指,针对与NFT相关的侵权行为,现有的执法工具已足够应对,处理方式与其他在线侵权行为无异。监管机构认为,加强教育和消费者保护——而非直接修改知识产权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美国商务部负责知识产权事务的副部长兼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Kathi Vidal表示,NFT的兴起为创作者开辟了新的创作和收益渠道,但同时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也变得更复杂。然而,本次报告并未就美国专利和商标注册中使用NFT或区块链技术提出具体建议。

尽管本周以太坊价格有所上涨,但NFT市场尚未全面复苏,哪怕是Top级的数字藏品的底价(可能的最低价格)也在下跌。近一周内,NFT成交量数据跌幅近22%,在过去24小时内,NFT市场Blur上交易量最高的10个藏品中,有7个以ETH计价的底价下跌,尽管ETH的价格同期上涨了5%左右。

据cointelegraph报道,Yuga Labs旗下Moonbirds NFT系列的联合创始人Kevin Rose最近抛售了超过130万美元的NFT。Kevin Rose表示,他抛售这些NFT的原因是他相信加密货币将会取代它们。(Yuga Labs开发了一些知名的NFT项目,并在疫情期间起飞,在2022年实现了40亿美元的估值。)

根据NFTScan数据,Kevin Rose在近三周内售出了价值约330 ETH的NFT。此外,他还将一个高价的CryptoPunk NFT转移到了另一个钱包中。

Kevin Rose曾在一个目前已被删除的帖子中表示,他一直在减少自己的NFT收藏,因为他认为NFT的大规模采用尚未到来,而传统的加密货币将表现更好。不过他否认了关于他”卖掉一切NFT”的传言,声称仍然持有超过100个NFT。他还强调,他一直在追求多样化,而不是依赖单一的系列或资产。

在另一篇帖子中,Kevin Rose表示,他经常出售资产来弥补税收损失,并表示他更愿意将这些资产投资到比特币中。

分类: 01Assets, 数字资产, 监管行动

美绿皮书对数字资产提出税务规则

2024-03-12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12日报道。本周一(3月11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政府2025财政年度收入提案的总体解释》,也被称为“绿皮书”,这份文件提供了预算中税收提案的成本估算和更详细的描述。绿皮书中概述了拜登提出的税收建议,浏览文件可知,拜登今年再次提出了一系列与数字资产(尤其是加密货币)相关的税收规则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禁止清洗交易(wash sale)以及对矿工的电力成本征收消费税——加密矿工是指通过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来验证和记录加密货币交易的人,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因此也消耗大量的电力,也意味着高能耗和大量的碳排放。

然而,这些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提案多数只是重复拜登在2023年就已经提出过的要求,并且这些要求最终也并没有成为法律。这可能意味着,尽管政府有这方面的意愿,但在实际立法过程中可能遇到了阻力。

2023年,拜登政府以环境问题为由首次提议对矿工征收消费税。具体来说,他们希望对这些公司用于挖矿的电力成本征收30%的消费税。这意味着如果这项提案通过,那么进行挖矿活动的公司在外部购买电力时,将需要向税务部门报告他们所使用的电力的数量和类型,以及购买这些电力的成本。对于租赁设备的矿工来说,他们将需要报告所支付的电价。而那些使用离网电力(不接入主电网的、自给自足)的公司,则必须按照预计成本的30%来支付这项新的消费税。

另外,财政部希望将清洗交易的规则也应用到加密货币上。在股票和其他证券市场中,清洗交易规则是为了防止投资者通过人为制造损失来避税。

绿皮书指出,目前纳税人可以利用数字资产的漏洞进行洗售。具体来说,他们可以在亏损时卖出数字资产(这里特指不被视为股票或证券的数字资产,比如某些加密货币),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能是第二天)再买回这些相同的数字资产。这样操作后,他们表面上似乎承受了损失,但实际上并没有,因为他们很快又重新买入了这些资产。然而,如果税收规则不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他们就可能利用这些表面上的损失来减少应缴纳的税款,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建议将所有“数字资产”(而不仅仅是加密货币)添加到当前的清洗交易规则中,这将使数字资产市场与股票和其他证券市场在税收方面保持一致。

为此,绿皮书中对“数字资产”作出了定义,即“记录在加密安全分布式账本或部长指定的任何类似技术上的任何价值的数字表示形式”。这表明,财政部的提议不仅针对加密货币,还可能包括其他类型的数字资产。

分类: 01Assets, 数字资产, 监管行动

比特币突破72000美元 再创历史新高

2024-03-11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12日报道。进入2024年,比特币价格一路飙升,周一(3月11日),比特币跃升至72000美元之上,截至记者发稿,比特币价格为72585.80美元一枚。

与此同时,其他几种主流加密货币也呈现出强劲涨势,其中以太坊(ETH)和Solana(SOL)的价格自上周以来均上涨10%以上,记者发稿时以太坊为4043.78美元一枚,Solana为141.04美元一枚。

比特币即将迎来“减半”事件,即下个月开采加密货币的奖励将锐减一半。有分析师认为,在4月减半前,比特币的交易价格可能还将持续攀升。此外,如果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资金流入能够保持强劲势头,那么比特币价格达到10万美元并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也有市场分析称,到2024年6月至7月期间,美联储可能开始实施降息政策,因此投资者可能会转向传统投资工具,导致加密货币市场疲软。同时,一旦市场传出不利消息,可能引发大规模抛售从而影响代币价格。上述分析显示,对于比特币减半后的表现,市场未有统一意见,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市场进入未知领域,价格波动的风险或将大幅上升。

历史数据亦表明,与比特币之前的上涨周期相似,每一次价格峰值之后,通常都伴随着大幅的价格调整。例如,2021年比特币价格一度涨至新高,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又急剧下行,然后再从不足5000美元飙升至68000美元;随后在几个月内,比特币又迅速回落至20000美元以下。

比特币的近期强势上涨主要得益于现货比特币ETF在美国市场的推出。2024年1月,美国证监会批准了首个比特币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这一里程碑式的决策使贝莱德、富达等传统的主流投资公司进入了加密货币市场,随之而来的还有其背后无数投资者。

自其问世以来,这些现货ETF已经积极购入177000枚比特币,展现出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强烈信心,此举无疑驱升了比特币现货价格。同时,Grayscale的比特币信托(现已转为ETF)更是持有高达621000枚比特币,相当于流通中所有比特币的4%,这些积极信号推动了比特币价格的持续攀升。

在比特币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之际,伦敦证券交易所也传来喜讯,确认将从下个月起接受比特币交易所交易票据(ETN)的申请,这一消息无疑为比特币注入了更多的信心。

事实上,这已经是比特币在近几天内第二次突破70000美元大关,上次突破该价格是在2024年的妇女节当天。当时,比特币的价格冲破70000美元关口后迅速回落至68000美元附近区间。

在现有市场上的交易资产类别中,比特币可能是交易价格最为波动的资产类别之一。比特币价格首次大幅价格上涨发生在2010年10月,当时单个比特币的价值开始突破其低于0.10美元的长期持平价格。

比特币在2009年推出时价格为零。2010年10月26日,其价格从长期持有的0.1美元跃升至0.2美元。在年底收盘时,其价格已达到0.3美元。2011年,它开始增长到1美元以上,并于2011年6月8日达到29.60美元的峰值;然而,加密货币市场随后急剧衰退,比特币价格下跌,年底收于4.70美元。

2012年比特币价格相对平稳,但2013年比特币价格持续攀升,从年初的13.30美元飙升至年底的1000美元以上。

之后,比特币价格缓慢攀升但又下降,2016 年年底在 900 美元左右。2017年,比特币的价格徘徊在1000美元左右,直到5月中旬突破2000美元,随后一路高歌,12月16日飙升至19345.49美元。这一涨幅引起了主流投资者和政府的关注,并推动了其他加密货币的发展。

然而,在2018年和2019年,比特币价格经历了横盘整理和小幅波动,期间出现了短暂的回升和下跌。到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比特币价格再次暴增,年底时较年初上涨了超过400%。

2021年比特币价格继续飙升,短短一个月内就打破了2020年的纪录,到2021年1月7日突破了40000美元。4月中旬,随着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上市,比特币价格创下了超过60000美元的历史新高,机构兴趣亦推动其价格进一步上涨,于4月12日达到63558美元的峰值。然而,随后其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和波动,于7月19日触及29796美元,但又在9月出现了一轮短暂的牛市,价格达到52693美元,大约两周后又开始大幅下跌。11月10日,比特币再次创下历史新高68789美元,随后收于64995美元。

2022年,比特币迎来寒冬。2022年1月至5月期间,比特币价格持续下跌,3月底收盘价仅47445美元,5月11日进一步跌至28305美元,这是自2021年7月以来比特币首次收于30000美元以下。6月13日,加密货币价格暴跌,是自2020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23000美元。到2022年底,比特币跌破200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11月到2022年6月期间,比特币的价格趋势似乎与股票市场的价格趋势相似。

时间来到2023年,比特币价格出现了显著的反弹和上涨趋势。2023年伊始,比特币的价格为16605美元,经过一年的持续上涨,年底达到42265美元。

2024年1月,一些券商开始涌入加密货币市场并增持,但部分券商如灰度的比特币信托(GBTC),一开始经历了大幅资金外流。进入3月份,资金流出放缓,市场情绪有所稳定。比特币ETF获批后,比特币价格迅速攀升,2月底和3月初,比特币价格再次突破60000美元,并于3月6日创下69210美元的高点,3月8日再创新高达70184美元。

分类: 01Assets, 数字资产

“三部曲”之后,香港首推沙盒测试稳定币

2024-03-08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8日报道。2月28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二零二四至二五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中披露,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将会在短期内推出“沙盒”,让有意发行稳定币的机构在可控范围内测试稳定币的发行流程、业务模式、投资者保障和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就日后的监管要求进行沟通。

香港将自己定位为稳定币发行活动的领先司法管辖区,它开始将稳定币纳入监管视野是在2022年1月12日,当时金管局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密资产和稳定币的讨论文件》。金管局在文件中将稳定币定义为加密资产的一个子集,具有“挂钩”特性,使用户可能会将其与其他类型的加密资产区分开来。特别是针对那些更有可能成为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的稳定币,即“与支付相关的稳定币”,金管局认为这类稳定币最有可能与主流金融产生交集,必须进行监管。

在1月12日的这份文件中,金管局确定了两个需要讨论的重点事项,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可以对从事加密货币的公司采取的监管手段。在香港,这些公司均称为受监管机构(金管局称之为“认可机构”)。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的监管架构是否足以应对行业挑战。

第一个问题在香港金管局于2022年1月28日发布的通告“就认可机构与虚拟资产及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业务关联的监管方法”中进行了讨论。

金管局指出,采用以“风险为本”的方法,按“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原则监管虚拟资产活动。与推出新产品或服务的惯常做法一样,认可机构须在从事任何虚拟资产活动前进行风险评估。认可机构须时刻采取适当措施来管理及缓减已识别的⻛险,并顾及适用的本地及海外法律与监管规定。总的来说,金管局会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即审慎监管、打击洗钱及恐怖分⼦资⾦筹集和金融犯罪⻛险,以及投资者保障。

第二个问题,尤其是监管稳定币的需要,则是香港金管局在1月12日的稳定币讨论文件的主题。

正如奇点财经当时发布的特稿所讨论的,金管局在这份文件就与支付相关的稳定币进行了重点阐述。金管局认为,用户有可能由于其与法币“挂钩”的特点,将稳定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加密资产,认为它是公认的存储价值或支付的手段。所以金管局会在稳定币在香港运营或向香港公众销售之前进行适当的监管。

金管局认为,稳定币至少在7个方面对现有的金融体系构成潜在风险:

风险之一:金融稳定性风险。主要是包括的付款完整性和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金管局表示,一旦稳定币被接受为一种支付方式,与稳定币相关的支持资产一旦发生运营风险,极有可能会引发公众对于金融体系动作的信心;此外,如果越来越多银行或金融机构接受稳定币存款或是支付,有可能会导致银行需要就稳定币和法币的资金配置及资源进行重置,这极有可能会对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营、商业模式、财务稳健情况带来全新的问题。

风险之二:货币稳定风险,主要涉及货币替代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管局表示,与单一法币或一篮子法币挂钩的稳定币,将来极有可能会演变并替代某些国家的法币,尤其是当一国的法币价值不稳定或是支付基础设施不完善时更是如此。

此外,由于稳定币可能由单一法币或一篮子法币作为支持,因此也有可能会有部分稳定币会选择港币作为支持货币。而此类稳定币的发行和赎回,如果规模较大,则会影响香港银行同业内的港元的供求。在极端情况下,当此类稳定币被快速和大规模赎回为外币时,稳定币的运营商极可能需要出售背后支持稳定币的港元,以满足稳定币持有者的赎回要求。

风险之三:结算风险,即结算的“终结”确认问题。金管局表示,一般情况下,结算意味着支付义务的终结,但是在稳定币的世界中,加密货币的“分叉”技术,有可能会产生“逆转”技术结算的结果,这与法律意义上的终结性结果产生偏差。用作支付工具的稳定币,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种错位导致的潜在损失。

风险之四:用户保护风险,主要涉及“追索权”和“信息充分性”两大风险。金管局认为,除非法律明确规定了追索机制,否则稳定币的用户有可能会因为无追索权或追索权有限,而在稳定币运营中断或交易失败时遭受损失。至于信息充分性,则主要指稳定币的复杂性和新颖性,有可能令一般用户根本无法完全了解这种“货币”或是其背后资产的性质、权益及关联的风险。

风险之五:金融犯罪和网络风险,主要涉及洗钱/反恐融资及其他非法活动。金管局认为,与其他加密资产类似,稳定币可能很容易受到网络威胁,并被用作勒索软件攻击所需的支付手段,对稳定币用户和币圈相关的社区都构成风险。尤其是用户有可能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法,以匿名方式轻松地(甚至跨越国界)持有和交易稳定币,这就容易带来洗钱和为恐怖主义融资的潜在问题。

风险之六:国际合规风险,主要涉及遵守国际上其他国家或经济体的标准和执行“最佳”操作标准的问题。金管局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非常有必要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作用。因此极有必要遵守国际公认的标准,并执行“最佳”的操作实践标准。

风险之七:监管套利,主要涉及更新香港监管制度的问题。金管局表示,监管不作为是不恰当的,因为加密资产带来诸多的多重风险,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香港的监管制度,以免香港因监管不足而成为加密资产的避风港。

而就在金管局发布这份文件后,稳定币市场发生了剧烈的动荡。2022年5月,一个市值曾高达410亿美元、在海外受到几十万人追捧的稳定币Luna跳崖式暴跌,短短几天内从90美元一枚跌至不足0.1美元一枚。同时,⼀些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也经历了浩劫,例如2022年11月的FTX崩盘事件。

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反馈期结束时,金管局共收到58份意见书。在58家投稿名单中,不乏币安、支付宝、微信、汇丰银行、众安银行、万事达卡、BC科技等知名机构。时隔近一年,2023年1月31日,金管局发布《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的咨询总结》,归纳就上述文件收集到的意见和金管局的回应。金管局首先表示,受访者普遍表示支持金管局将稳定币纳入监管范围的提议,然后在总结文件中阐述了预期的监管范围和主要的监管要求。

首先,金管局明确了受监管的关键活动有四类。一是治理,即建立和维护规定在范围内的稳定币安排的规则;二是发行、创建或销毁在范围内的稳定币;三是稳定性,即范围内的稳定币的稳定性和储备管理安排(无论这些安排是否由发行方提供);四是提供服务,允许用户存储加密密钥,以便访问用户持有的在范围内的稳定币并管理这些稳定币。

第二,需要获得金管局许可的实体也有四类。一是在香港从事监管活动的实体;二是向香港公众营销监管活动的实体;三是从事涉及声称参照香港元价值的稳定币的监管活动的实体;最后是根据重大公共利益事项,监管机构认为应当受到监管的实体。

第三,金管局确定了两个关键的监管原则。一是全面的监管框架。金管局将在所有权、治理和管理、财务资源要求、风险管理、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用户保护以及定期审计和披露要求等各方面制定适当的监管要求。二是稳定币应全额支持和允许面值赎回。稳定币的储备资产价值应始终满足未偿还的稳定币的价值,储备资产应具有高质量和高流动性,不接受以套利或算法为基础的稳定币。并且稳定币持有人应该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以与参考法定货币相等的价格赎回稳定币。

第四,受监管实体不应从事与其许可证所允许的主要业务不符的活动。例如,钱包运营商不应从事放贷活动。

2023年12月27日,综合考虑前两份文件,金管局又联合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布了《关于在香港实施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立法建议的咨询文件》。

这份文件提出了一个独立的监管制度,它有四个主要政策目标:首先,确保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法定稳定币(FRS)带来的潜在货币和金融稳定风险;其次,保护FRS用户的权益;第三,制定符合国际监管建议的监管制度;最后,通过提供明确的法律和监管,促进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发展。为实现这些目标,文件引入了针对FRS发行人的新许可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和管理FRS的发行和提供。

具体来说,该制度包括以下关键内容。

FRS发行人的许可制度:金管局提议设置一个许可制度,要求任何人在香港发行或宣称发行FRS,或者发行或宣称发行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以及积极向香港公众推销其FRS发行时,必须持有金管局颁发的FRS发行人牌照。

提供FRS的限制:金管局建议限制在香港提供FRS或主动向香港公众推销此类产品。这包括向其他机构提供FRS获取渠道、分销和经纪服务等行为。

FRS发行人的主要许可标准和条件:包括储备管理和稳定机制(例如要求资本金达到2500万港元)、业务活动限制、在香港有实体公司等方面的要求。

FRS产品限制:只有持有FRS发行人牌照、认可机构、证监会持牌法团和证监会许可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可以在香港提供FRS或向香港公众推销此类产品。

拟议的实施/过渡安排:许可制度将于拟议新条例刊登宪报后一个月开始实施,而现有FRS发行人将在特定期限内继续运营,或者在截止日期前关闭业务。

综合来看,香港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稳定币的合规和发展,包括立法建议、许可制度设立、监管标准制定等。而在2023年5月23日,香港证监会又就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运营者的监管规定咨询文件发表了咨询总结,新制度已于2023年6月1日生效。

在本次的财政预算案中,陈茂波亦指香港Web3.0 生态 圈过去一年有良好的进展,数码港目前有超过220家从事相关技术的企业,包括3家独角兽。数码港2023年举办了多个推广及教育活动,吸引超过2.9万人参加.同时,继2023年2月成功发行首批代币化绿色债券,香港于2024年2月初以港元、人民币、美元及欧元发行第2批总额达60亿元的代币化绿债。

陈茂波表示,在虚拟资产的发展上,香港已领先于不少主要司法管辖区,接下来,香港会持续透过适时发放资讯、全面公众教育、加强执法等多管齐下的方式,促进当地虚拟市场稳健和负责任的发展。

分类: 01Assets, 数字资产, 监管行动

美方要求TikTok脱离字节 否则将面临禁令

2024-03-07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6日报道。根据众议院议员组成的两党小组提出的新立法,除非切断与字节跳动的关系,否则TikTok将在美国面临禁令。这一法案将在3月7日于能源和商业委员会听证会上进行审议。据外媒报道,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主席、众议员Cathy McMorris Rodgers对这一法案表示支持,称该法案将“防止中国等外国对手通过TikTok等应用监视和操纵美国人民。”

由于字节跳动是中国公司,因此TikTok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各种审查和批评。特朗普也曾试图在2020年禁止TikTok,但遭到美国法院的阻止。TikTok长期以来一直否认与字节共享美国用户的数据,这也是美国一直要求TikTok与字节脱离关系的原因。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Shou Zi Chew)还曾试图提出一个专门的计划来缓解美监管机构的担忧,即将数据保存在美国服务器上。

TikTok认为,这项法案侵犯了其言论自由权利。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无论如何掩饰,这项法案都是对TikTok的彻底禁令。他们认为这项立法将侵犯1.7亿美国人的第一修正案权利(如言论自由)——TikTok在美国大约有1.7亿的用户,并剥夺500万家小企业使用该平台发展和创造就业的机会。换句话说,TikTok认为这项法案将对其业务和美国用户的权利造成严重影响。

具体来说,这项法案给予字节跳动公司165天的时间,以便与TikTok分离。如果字节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剥离TikTok,那么苹果、谷歌和其他公司经营的应用商店上架TikTok,或由字节跳动控制的应用的行为将被视为违法。

不过,该法案并不会对使用这些受影响的应用程序的个人用户产生影响。换句话说,这项法案只对字节跳动公司施加压力,要求其与TikTok应用程序分离,但不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用户的使用。

此外,该法案将赋予总统新的权力,以指定他认为的会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可能会面临禁令或限制。不过,被认定的应用必须”年度活跃用户超过一百万,且受外国对手实体控制”。

尽管TikTok当前的处境堪忧,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力平台,不少竞选活动都在利用TikTok来吸引年轻选民,尽管在政府设备或网络上使用这一应用程序可能会受到限制,但TikTok仍然被用作政治活动的工具。因此,这一法案想在选举年获得批准可能很困难,上个月,拜登也因为连任竞选活动成为了一名TikTok博主。

此外,此前屡屡试图禁止TikTok的监管机构也都已失败告终。据路透社和其他新闻媒体报道,2023年3月,美国财政部领导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TikTok的所有者出售其股份,否则将被禁止运营,但后来由于受到其他监管机构的阻挠未能成功。11月底,一名美国法官阻止了蒙大拿州对TikTok实施的首个州禁令,称其侵犯了用户的言论自由权。

分类: 01Assets, 公司前沿, 监管行动

港府澄清:不会禁用社交媒体

2024-03-06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6日报道。在今天(3月6日)的立法会联席会议上,香港官员澄清了拟议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将禁止某些流行社交媒体平台的谣言,称他们绝对无意这样做。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将一些行为如分裂国家、勾结外国和恐怖主义定为犯罪行为。在2024年1月30日,香港就这个法律条款进行了公众咨询。港府承诺将在今年内完成此立法,并将其视为香港的“宪法义务”。香港的一些民主倡导者表示,这项立法可能会对公民自由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港府坚称“大多数”公众舆论支持这项立法。

会议上,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声明绝对没有任何意图禁止任何社交媒体。

此声明是对彭博社一篇文章的回应。此前,彭博社发表了一篇题为“香港国安法公众咨询列出Facebook、YouTube禁令”的文章,引起了很大关注。

彭博社在文章中表示,香港政府近期向香港立法会提交了文件,其中包括从公众咨询中就第二十三条获得的意见摘要。随后其罗列了三条摘要,分别是“建议 Facebook 和 YouTube 等网站从香港市场移除”“Telegram、Signal 和一些加密通讯软件已成为犯罪温床,应依第二十三条禁止”“任何人进入香港必须宣誓热爱祖国、热爱香港、拥护第二十三条”。

可以说,彭博社通篇文章似乎要强调一个重点——港府将禁止国际社交平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然,彭博社的这一新闻并不完全是假新闻。事实上,彭博社列出的三条摘要是从咨询文件的倒数第二页“其他意见”下摘录的。

但是,该文件其实是港府就二十三条立法进行全民咨询的结果,整个文件近200页。既然是全民咨询,当然会收到各种不同的意见,但是彭博社的报道却别出心裁地提取了角落里的信息,并且只突出了民间的咨询意见。

林定国强调说,社交媒体只是一种工具,港府的目的并不是禁止这些平台,而是针对那些滥用这些平台危害国家安全的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其基础是信息自由流通。他保证,香港的独特优势以及言论和信息自由将一如既往。

同日下午18时,港府新闻公报亦发文对彭博社有关报道表示强烈不满和谴责。港府表示,相关立法会文件附件所载的,乃特区政府于有关公众咨询中接收到的书面意见摘要,该附件内容横跨75页。然而,有关报道只片面挑出当中的三项所收集的意见,并配以断章取义的标题,企图误导国际社会和香港市民,其意图实在令人怀疑。

分类: 01Assets, 监管行动

淡马锡传将投资OpenAI

2024-03-05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5日报道。据金融时报报道,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正在讨论投资OpenAI。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表示,近几个月来,淡马锡的高管多次会见了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不过,目前的谈判仍处于初期,双方尚未就任何投资事宜达成一致。

根据该国政府2月份公布的2024年财政预算,新加坡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0亿美元来提升国家的人工智能能力。

淡马锡控股成立于1974年,是新加坡政府所全资拥有的几家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它也是科技领域的活跃投资者。当前,该公司投资组合价值达3,820亿新元(合2,842.1亿美元),投资组合中的公司包括Roblox、腾讯以及阿里巴巴。

淡马锡对OpenAI的关注是其日益全球化的证明。2014年之前,这家投资公司在发达国家没有办事处,但现在其在亚洲以外的业务已从巴黎和伦敦延伸到旧金山和纽约。该基金管理层表示,人工智能将是他们接下来投资的重点。其在该领域的现有投资包括英国法律技术公司Robin AI、韩国无晶圆厂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Rebellions和硅谷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d-Matrix。

此次谈判正值Altman的半导体业务计划提出之际,他希望为这一计划筹集约5万亿至7万亿美元的资金。如果半导体计划得以顺利进行,OpenAI对Nvidia制造的尖端芯片的依赖将大大减少。

去年,美国每3美元的投资中就有1美元被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吸引,这反映出在OpenAI推出的ChatGPT关注度之高,除了自身的成功外,OpenAI还极大刺激了支持类似应用程序所需的芯片的投资。

OpenAI 2023年的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只有少数硅谷公司(例如谷歌和Meta)能在成立10年内营收达到10亿美元。目前OpenAI的估值达到860亿美元,大约是2023年4月估值的三倍。

然而,尽管自ChatGPT的推出为OpenAI带来了大量利润,但Altman表示,由于构建和训练其模型的成本高昂,OpenAI仍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除微软外,OpenAI的一些知名投资者包括Khosla Ventures、Thrive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和红杉资本。Altman预计,未来几年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成本会非常高,估计从数千亿美元到7万亿美元不等,这个数字让许多传统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望而却步。

据知情人士透露,Altman还与中东和亚洲财力雄厚的投资者讨论了融资事宜,其中包括阿布扎比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Sheikh Tahnoon bin Zayed al-Nahyan(谢赫·塔恩),Al Nahyan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六大家族的姓氏之一,是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国的统治家族,坐拥世界第五大石油储量。而塔恩自己也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并监督8000亿美元的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和另一家国家投资实体ADQ。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淡马锡最初感兴趣的其实是Altman的个人风险投资基金Hydrazine Capital,到了后来才将OpenAI纳入考虑范围。

据《财富》报道,密歇根大学在2023年早些时候向Hydrazine Capital的一个新基金开出了一张7500万美元的支票,这已经是该大学向该公司管理的基金开出的第二张支票。有关该基金文件的披露,证实了Sam Altman的这家公司除了他自己或他的兄弟朋友之外,还有投资机构的资本存在。

除了这家投资基金外,Sam Altman或许还将在Reddit上市后收入数百万美元,这要归功于他从2014年以来就对这家公司的押注。据报道,在Reddit首次公开募股之前,Altman就已经拥有它9.2%的投票权。

据CNBC报道,Altman于2021年还曾担任Reddit董事会成员,但于2022年1月左右辞职。Reddit的CEO Steve Huffman评价他说:“Altman是一位优秀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董事会成员,我为他对公司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分类: 01Assets, 元宇宙, 公司前沿

马斯克起诉OpenAI 控诉其违背初心

2024-03-04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4日报道。最近,马斯克(Elon Musk)正在起诉OpenAI及其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称OpenAI背离了其非营利的初心,与微软合作盈利超过130亿美元,并控诉OpenAI拒绝公布其最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代码的行为。

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上周披露的诉状,马斯克控诉OpenAI违反了其创始章程,构成了违约行为。在诉讼中,马斯克指控Altman和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没有遵守“创始协议”。据称,该协议明确规定OpenAI将作为“为了人类利益奋斗的非营利性公司”运营,马斯克要求OpenAI及Sam Altman等联合创始人退还他们从相关业务中获得的利润。

OpenAI于2015年成立,最初是一个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小组,马斯克也是创始成员之一。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性质,OpenAI难以吸纳顶级人才。2018年初,马斯克认为OpenAI的研发已经明显落后于谷歌,提议自己接管OpenAI并亲自来负责。但这遭到了其他成员的反对,马斯克随后退出了OpenAI。

马斯克的离开使得OpenAI的资金出现问题。因此在2019年,OpenAI性质发生转变,它成立了一个“利润上限”实体OpenAI LP,规定了后续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限制以及回报率。据CNBC报道,后续投资者投资后将获得OpenAI LP一定比例的利润,但有一个商定的上限,其余将流向非营利机构。

OpenAI LP在成立那年就从微软那里筹集了10亿美元。在短短几年内,这个营利性公司将OpenAI的价值提升到了900亿美元,其中Altman在推动该计划和公司成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据外媒报道,2023年1月,OpenAI还从这微软那里额外获得了100亿美元的资金,两家公司保持着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微软将OpenAI的模型集成到了多种产品中。

当时,OpenAI的联合创始人之一Greg Brockman,曾在社媒Reddit中评论说,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设定“感觉就像投资了一家相当成功的初创公司”。因为它限制了初创公司的投资额,并设置了投资回报的上限。这种限制和设置类似于已经成功的初创公司,这些公司通常会吸引高投资额,但随着公司的成长,投资回报率会相对稳定或略有降低。

这种模式在硅谷并不常见,因为长期以来,回报最大化一直是硅谷风险投资界的首要任务。而对于OpenAI的创始人和早期支持者之一马斯克来说,这种变化没有多大意义。马斯克已经多次在推特上表达了对OpenAI非常规结构及其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担忧,尤其是考虑到微软对OpenAI的影响之大。

马斯克在诉状中频繁提及微软,尽管它并没有被列为被告。“直到今天,OpenAI的网站仍然声称其章程是确保AGI造福全人类。然而实际上,OpenAI已经转变为微软的闭源子公司。”诉讼文件称。

马斯克还要求法院确定GPT-4是否有资格成为通用人工智能,这可能会引发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更深层次的讨论和监管,并对OpenAI与微软公司的合作产生影响。

目前,微软正因向OpenAI投资130亿美元而面临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审查。对此,该公司最近宣布将与法国初创公司Mistral AI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诉状还指出,OpenAI的开发人员曾承诺开源其工作,除非出于安全考虑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是现在OpenAI却拒绝公布产品代码。“OpenAI最初是作为一家开源(这就是为什么我将其命名为“Open”AI的原因)、非盈利公司来运行的,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一家由微软控制的闭源、利润最大化公司。”马斯克在曾在2月份发推表示,“这不是我想要的。”

马斯克在诉状中自夸说,像他一样明智的人已经意识到通用人工智能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但另一些人却将通用人工智能视为“利润和权力的来源”。

分类: 01Assets, 元宇宙, 公司前沿

互联网的疆场上,到处跳动着字节的战火

2024-03-03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来源 | 零壹智库

作者 | 沈拙言

今日互联网雄主们的“想象力”,相信会超越“抢人抢粮抢地盘”的格局,迭代到新的技术革命和商业文明时代。

作为全球估值第一的超级独角兽,字节跳动曾一路过关斩将,在国内已经成为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在国际上Tiktok影响力也越发强大。这家公司已经度过了创业期,具备了成为超级巨头的潜力。伴随着字节跳动的飞速成长,其对手也越来越多。

本地生活领域,字节跳动2023年与原有霸主美团展开激烈的攻防大战;电商领域,迅猛崛起的抖音电商与阿里、京东短兵相接;短视频与社交层面,靠社交起家的腾讯自然不愿与字节跳动平分天下,核心利益的冲突导致双方必有一战。全球化市场中,已经形成气候的TikTok仍面临着各国政府的监管禁令与其它互联网巨头的围堵。

诚然,擅长多线作战曾是字节跳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巅峰时期,字节跳动业务横跨近200个子行业,在快速发展阶段战功赫赫闯下偌大威名,但当前的焦虑显然比之前更大。凭借快速建立的流量帝国,字节跳动四面开战,攻城略地,同时也“远交”“近攻”。

如今的互联网战场,颇有一点战国群雄逐鹿的局面。频频征战的字节跳动,将如率先崛起的魏一样“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或是如秦一样“出秦川而灭六国”。从壮士断腕舍弃投入巨大的业务与CEO梁汝波的反思来看,字节跳动正在改变过往激进扩张的风格,内部正在酝酿变革。更好的结果,是一场创新迭代的竞争,当今的互联网雄主们,必将超越2000年前的想象力。

 01 今昔

很多公司都想在财务上回到2019年,而字节跳动,在业务上先回到了2019年。2019年的字节跳动,刚刚赢下了短视频领域的战争,抖音登上短视频产品日活第一的王座。这家创业公司正打算依靠今日头条与抖音两款超级APP的流量优势,向多个领域渗透,教育、游戏、医疗、智能硬件等都是它的目标。

一系列投资与收购随即启动,外界戏称字节跳动“没有预算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预算”,以此调侃它的财大气粗。手握巨大的流量入口,向更多的场景渗透,然后成为一家面面俱到的超级巨无霸公司,是彼时字节跳动最大的野心。曾怀有这样野心的互联网前辈腾讯与阿里,已经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两极争霸了多年。

后续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互联网领域的“赢家通吃”也是有上限的,总不能任何场景都插着同一家公司的王旗。曾经的踌躇满志,等来的却是诸多业务的黯然退场。2021年,“双减”政策发布,字节跳动教育业务大量裁员,直至一年后全线停运。2022年,字节战投部门被裁撤,历时8年积淀、布局多个领域的投资部门烟消云散。

2023年,投入超过100亿元的VR部门PICO被砍;随后,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游戏部门被砍,这一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人力、与腾讯针锋相对的业务,被字节跳动壮士断腕。在梁汝波的总结中,2023年的目标是“聚焦”和“务实”,意为砍掉经营乏力或投资回报率过低的业务,去发力更加具有想象空间的“朝阳行业”,舍弃“大而全”的野心。

对于一家正从创业阶段向成熟期转变的公司而言,一些业务的舍弃确实给字节跳动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比如,砍掉游戏业务后,字节跳动与腾讯迎来了短暂的蜜月期,双方先后在视频版权、游戏直播领域握手言和。

但伴随着字节跳动业务的聚焦,新的敌人远比朋友多,毕竟具备足够想象力的业务场景,从来不缺对手。守业更比创业难,国内互联网巨头面临着同样的流量焦虑。当流量几近触顶之后,曾经或因轻视或因应对不及时的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回神,审视什么样的护城河才能守住已经打下的江山。存量竞争时代,守住自己的基本盘再谋扩张已经成为共识,字节跳动再想像从前一样突围的难度已不可同日而言。

02 “远交”

在字节跳动的成长轨迹中,曾经面对过诸多对手。但论利益冲突最明显、战事持续时间最长、行业声浪最大的对手,当属腾讯。当字节跳动以今日头条起家的时候,外界也曾有过“字节的剑会不会挥向百度“的猜测。只不过字节跳动成长得太快了,彼时百度又在O2O领域腾不开手脚,以致于二者甚至没发生过激烈的竞争。

蓦然回首,后来者字节跳动便已超越百度,站在了腾讯的面前。在字节跳动与腾讯的冲突中,版权问题是核心。伴随着字节跳动直播业务的快速崛起,版权问题已不可调和。2016年起,腾讯多次起诉字节跳动直播腾讯游戏的侵权行为,时至今日留下了过千条司法风险。

腾讯控诉抖音侵犯自身产品传播权与著作权,字节跳动则控诉腾讯对自家产品封杀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起家开始,字节跳动最大的优势便是流量,而腾讯曾经也是如此。腾讯手握QQ与微信两大国民级社交软件,以此为基础,向诸多行业扩散,最终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两极之一。

在腾讯眼中,这个年轻的对手太像曾经的自己了。作为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全球罕见的互联网全业务公司,腾讯几乎没有缺席过国内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深刻明白自己的强大来源于何处,也更清楚具备自己特质的对手有多么可怕。在2010年《计算机世界》那篇《“狗日”的腾讯》文章的批评中,腾讯依靠着流量与”钞能力“,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甚至会成为终结者霸占整个市场。而这两种能力,字节跳动也拥有。

流量方面,字节跳动是短视频赛道的全球引领者。在国内,抖音2023年的日活达到8亿,与微信在诸多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二者同样都有海量的内容生产者与阅读者,且具备粘性十足的熟人社交功能;同样是诸多用户生活中完全离不开的产品。“钞能力“层面,字节跳动更是给了腾讯十足的压力。2

023年上半年,字节跳动年营收为540亿美元,比腾讯同期高出了130亿美元,这并非第一次超越。早在2022年,市场上便有消息称字节跳动以852亿美元的营收,超越了腾讯的766亿美元,两者的差价为86亿美元。也正是因为在优势和擅长领域的针锋相对,导致腾讯与字节跳动长期对立。

既然字节跳动是短视频赛道的王,那么腾讯便重启微视,意图复刻曾经竞争中“釜底抽薪“的绝技;既然游戏领域是腾讯的”现金牛“,那么字节跳动便重金投入,立志成为集游戏研发、宣传、发行为一体的综合性巨头。双方都认为,“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只要能从对方崛起的领域撕开一个口子,胜利的天平自然倾向于自己一方。但伴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以及互联网领域的增长困境,外加宏观经济的大势影响,双方在后勤方面明显乏力,尤其是一些具备利益冲突的业务并没有达到预期。多方面因素叠加之下,双方又有了坐下来好好谈谈合作的客观条件。

腾讯曾经推动过虎牙与斗鱼的合并,两个“千播大战”幸存者的合并,至少能在游戏乃至泛娱乐直播领域给到抖音压力,但因为反垄断法案未能成行。于是腾讯在直播领域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自己做的企鹅电竞遗憾关停,斗鱼则是“用户少了,主播跑了,收入低了,灰产搞了,老板进去了”,仅靠虎牙很难与已成气候的抖音正面交锋。而旗下的游戏在增长上已现颓势,需要直播以及其它广告产品的助益。字节跳动在游戏领域尽管投入过大,但综合多方信息,游戏并未被其视为核心业务,仅仅是作为提供增长的一种下注。

当发现投入产出比不及预期,外加宏观环境、版号等因素影响,字节便对游戏部门进行了裁撤。两番“敌后作战”,双方都没有动摇到对方的根基,便开始握手言和。起初是长视频版权与短视频“二创”的局部合作,再到腾讯将游戏直播授权给抖音,双方都默认牺牲一些次要利益来换取主要利益,以应对更加复杂的互联网存量竞争态势。短暂的合作蜜月期来临,但究竟能坚持多长时间,无人可下断言。

微信视频号仍在稳步发育,得到了马化腾的大力肯定,甚至被认为是“全鹅厂最后的希望”。据腾讯2023年二季报数据,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几乎翻倍,广告收入超过30亿元。视频号月活方面,在2022年外界猜测便超过8亿,与抖音争夺短视频头一把交椅已成必然,腾讯与抖音之间仍有核心利益冲突。短暂交好腾讯后,字节跳动又开启了多线作战。

03 “近攻”

自抖音与“卖身还债”的罗永浩一拍即合开始,字节跳动在电商领域的凌厉表现令竞争对手提心吊胆。抖音电商起步于2020年的直播带货风潮,如今已成为打通直播、货架、搜索等不同场域的消费场景与流量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3年初,抖音将GMV目标定为2.3万亿。

根据1-10月完成2万亿GMV的进度推算,年度GMV目标已经完成。起于直播带货,但终点绝非在此。2022年,抖音宣布从“兴趣电商“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之后,直播贡献的GMV比重在不断下滑,商城贡献比重逐年增高:2021年商城在抖音电商体系中贡献GMV不到10%,到2023年该比重上升至30%。

在当下的电商市场中,老牌巨头是以卖方视角切入,通过完善商家的产品体系以及对商家的多方面扶持,为消费者提供购买服务。而新巨头是从买方市场杀出,拼多多早期弱化品牌,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吸引至产品本身,占领消费者心智后再进行品牌上行的商家积累工作;抖音则以直播带货起家,同样是由爆款产品切入,有足够交易量后自建商城。在抖音的战略中,商城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电商战略也在向着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靠拢。

2023年,抖音电商通过组织调整,原有的行业运营组和商家发展中心全部打散,重组成A、B两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品牌商家和非品牌商家的招商、运营工作。分类之后工作重心更为明确,品牌商家提供GMV方面扶持,非品牌商家则提供流量曝光扶持。越像综合电商平台,就意味着抖音与淘宝、京东乃至新秀拼多多的竞争会越来越频繁。抖音的兴趣算法对商家的吸引力极高,越来越多的工厂型商家和传统电商卖家陆续入局,给综合性电商平台带来了不小压力,淘宝、京东也重磅发力直播电商加以应对。而本地生活到店业务,则是抖音电商中的线下环节,一旦做成,线上与线下形成双循环,让抖音形成吃喝玩乐的线上线下消费闭环,有望塑造一个超级互联网平台的潜力存在。

据报道,抖音在进入本地生活领域之前,有过“究竟做到家还是到店?”的战略考量,由于缺乏足够运力的硬伤,最终选择以直播间的流量优势发力团购,在到店业务上撕开口子。2023年,抖音与美团开启了全面战争。由于美团的应对相对滞后,导致抖音战绩非凡:据海通国际研报,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总交易额)已经约占美团三分之一,接近2000亿元。而抖音自己发布的《2023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总交易额增长256%,有超过450万家门店获得生意增长,入驻服务商数量增长1.79倍。到店业务是美团高毛利率的核心业务之一。

意识到自己的领地被近攻后,美团开始全面反击,拿出了特价团购和直播两把武器。既然抖音直播间用低价吸引用户,拥有海量商家资源的美团便为愿意提供全网低价商品的商家提供流量支持。对手凭借直播杀入自身腹地,美团便发力直播,力求补足短板。据报道,美团已经将直播确定为公司级别战略,砸入了海量资源,包括50%以上用户的首页入口、直播时段的流量倾斜以及针对入播品牌的费用减免。美团的反攻也带来了一定的成绩。据美团数据,自2023年7月在APP首页上线固定直播入口、推出多场“神券节”直播以来,相关业务的营收、交易用户数摆脱了2023年上半年的下滑趋势重拾增长,三季度本地商业佣金收入激增近30%至210亿元。同期,抖音的增长也出现了一定的颓势。

据公开报道显示,截至 2023 年 7 月,抖音生活服务到店及酒旅业务核销前交易额维持在美团的 40% 左右,低于 2023 年初的 45%。靠美团的大意,抖音的确在本地生活战场撕开了口子,但目前战况焦灼。回过神来的美团反戈一击,抖音仍然需要面对一个全力以赴并且雄踞本地生活多年的霸主,作为追赶者,势必要面对更加巨额的补贴和投入。这样的鏖战,是不是字节跳动目前想看到的?诚然,线上电商商城和线下到店业务的打通,对于字节跳动的吸引力很大,也确实是一个想象力足够的护城河所在。

但当下没有哪一片市场是纯粹的蓝海,想要称雄仍然需要真金白金的“钞能力”以及精细化运营的手段。曾经的字节跳动可以毫不在意这些要素,但在砍掉PICO和关停游戏业务之后,将持续进行“去肥增瘦”的字节跳动是否还具有这样的魄力?抖音快速崛起的文旅内容与相关业务也给其它旅游平台带来压力。据巨量城市引擎研究院数据,2023年一季度,抖音旅游兴趣用户数量超过4亿,同比增长13%,平台“旅行“相关内容发布人数占全行业比重居第二位。由于既有内容又有潜在用户,抖音在携程、飞猪等旅游平台的后院也烧起了一把火。变现能力最强的金融业务方面,字节跳动拥有全国注册资本最高的小贷公司。

早在2023年6月,它的贷款余额便已超过1000亿元,理论可撬动贷款余额约为3800亿元。小贷之外,字节跳动还曾谋求过数字银行与消费金融牌照,在金融领域内可谓野心勃勃。时至今日,任何互联网细分领域都难下断言,认为抖音不会成为悬在自身脖颈上的利器。这一情形,与腾讯昔年利用QQ与微信纵横捭阖难逢敌手别无二致。


 04 变法

尽管抖音在多个领域内难逢对手,但不可忽视的是,抖音的国内用户增长已经逼近天花板。据浙商证券统计,截至2023年6月,抖音月活为7.94亿,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为105.26分钟。而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每10个网民中,就有7.4个是抖音用户。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几大互联网平台表面上看都因不同的业务和商业模式起家,而一旦做大,几乎都是同质化的竞争——流量变现,且变现的主要用户、客户目标和商业模式差异不大。

于是,“抢地盘”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由于字节跳动是异军突起的追赶者,诸多业务场景已有”前辈“雄踞,为了挖掘抖音庞大用户量背后的商业价值,字节跳动免不了”虎口夺食“,重新划分地盘。过去二十年,中国互联网的想象力,都聚焦在“流量”上。而如今,流量就像《三体》中的智子一样,锁住了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想象力空间和发展水平。曾经,这样的想象力和流量增长能力,使其增长和市值与国际互联网巨头并驾齐驱。短短几年,国际互联网巨头已经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展开新的“工业革命”。还在流量市场鏖战的国内同行们,不得不启动“变法”。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奋起直追,另一方面,纷纷反思并内部变革。

阿里在2023年启动了“成立24年最大的组织变革“,赋予各业务在决策和执行上更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一切为了更好的发展。刘强东重回京东台前,京东集团CFO许冉升任CEO,事业群制回归事业部制,注重低价战略的实施。马化腾开始反思王牌业务游戏,” 好像躺在功劳薄上“;刘炽平则直言,组织的惯性是平庸化。

过去两年,腾讯CVP(公司副总裁)被下课6人,中干87人,总监550人,组长1472人,管理人员总退出率32%。曾经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年终总结中提到的最多的词是“激进”,而梁汝波2023年年终提到更多的是“问题”。梁汝波评价,如今的字节跳动“对机会的敏感度不如创业公司”,AI领域的竞争不似本地生活一般,即便抖音竞争不过美团,像拼多多一样暂时停止相关业务即可,AI失利将动摇字节跳动的根基。关键战场缺位,强如字节跳动也有倒下的风险,就像曾经被它打倒的竞争对手一样。

字节跳动正在进行一系列调整,加强了AI战略。字节跳动在2023年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AI技术的产品,包括豆包、扣子等APP,但整体进度与声浪并没有百度和阿里那样大。而且曾被媒体爆料其大模型是“套壳模型”。但字节跳动不得不在AI上下重兵。2024年2月7日,抖音创始人之一的张楠(Kelly)宣布“卸掉重任”,辞去抖音集团CEO一职。接替张楠继任抖音负责人的是2023年带领抖音从美团口中夺食的韩尚佑。韩尚佑还曾是抖音直播商业帝国的缔造者之一,将抖音直播做成了字节跳动的第二大创收业务。张楠则转向AI领域重新创业。

据报道,张楠经常在字节跳动内部发问,如果抖音有一天不行了大家要怎么做?字节内部把“下一个抖音“的目光望向了剪映——伴随着抖音成长的剪辑软件,也是张楠下一步发力的重点。据Tech星球报道,2023年年底,剪映开始测试一个名为“Dreamina”的文字生成图片的AIGC工具。用户提供一段文字,剪映就可以随即生成由抽象、写实围度的图片。据公开报道,在字节内部,大家普遍认为张楠善于“突破、搞定头部资源”。

由张楠挂帅,带领字节跳动角逐AI时代,是字节跳动寻求全球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布局之一。不到十天,2024年2月16日,OpenAI发布Sora,“震惊”业界。OpenAI在Tiktok开设官方账号,用Sora生成的视频投稿,在4天内涨粉10万。OpenAI这种骑脸输出的行为也被网友津津乐道:“谁也没想到,原来Tiktok的存在,是为了给Sora提供训练素材“。在Sora爆火之前,字节跳动内部也有类似技术,其Boximator产品并非Sora一样根据纯文字生成视频,而是按照文字提示将静态图片动态化。

尽管无人可以忽视字节跳动在算法上的优势,但AI布局较晚的劣势也是扎扎实实存在的。尤其是ChatGPT真正意义上爆发所带来的全球AI军备竞赛的余波尚未消退,Sora又在同样的时间点横空出世。60秒左右视频是字节跳动的基本盘所在,如在这次竞争中掉队,对于已经多线作战的字节跳动而言,丢将的将不是一城一池。

 05 待续

2000多年前,战国群雄争霸,攻城略地你来我往。纵观几百年争斗,决定胜败的并不是前方阵地,而是后方变法。

魏有李悝领变法之先,楚用吴起变法,齐有邹忌变法,韩有申不害变法,赵有公仲连变法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或长或短,都有很大改观,但都不够彻底,也不够持续。

秦用商鞅变法,用力最深,持续最久,奋六世之余烈,东出函谷,一扫六合。

魏最先因变法崛起,四面开战,逐渐衰弱,为秦所灭。

字节跳动四面开战,是秦是魏,鹿死谁手,未为可知。

当然,所有的比方都有局限性和牵强处,今日互联网雄主们的“想象力”,相信会超越“抢人抢粮抢地盘”的格局,迭代到新的技术革命和商业文明时代。


End.

分类: 01Assets, 公司前沿, 奇点专家

香港撤辣后楼市交易反弹 市场信心或将回升

2024-03-02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2日综合媒体报道。有报道指出,香港宣布“撤辣”政策后的两天内,约有80套新房成交,占2月一手成交的近三成,香港地产市场整体活跃度明显提升。

其中,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一高端项目在“撤辣”当日即成交两套房,总价近一亿港元,成为首批受益的项目之一。据了解,其中一套的买家来自内地,130平的四房单位因政策变化省去了10.75%的税款,相当于省了近500万港元。在此之前,内地人在香港买房,若非拿了优秀人才的身份,需要交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共15%,比香港本地买家高约10%。

正如奇点财经此前报道,从2月28日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都不再需要支付额外的印花税,包括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香港人将印花税称为“辣招”,因为印花税增加了购房成本,人们普遍认为印花税是政府用来“辣手打击”房地产市场的一种手段。

对此,香港財政司司长陈茂波最近在一个电台节目中评论说,宣布“全面撤辣”是基于多方面考虑的,取消这些税收政策是合适的。他表示,大量负面宣传对香港市场和资金流向产生了负面影响,股市和楼市都出现了下跌。因此,此时取消这些税收政策可以避免悲观情绪的放大。

陈茂波此话不无道理。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若从2021年9月的高位算起,香港楼价累计跌幅更是达到了23%。对于下跌的原因,最为主要的就是市场普遍对“撤辣”有所预期,从而导致浓重的观望情绪以及交易量的不断下滑。

撤辣之后,近期新盘的交易活动出现了“V”型反弹。根据中原地产数据,一手楼市在没有大型新盘开售的情况下,主要以货尾(即未售出的剩余单位)为主,2月份最后两天的交易量达到了81例,占整月约276例成交的近三成。根据一手成交记录,仅在2月28日和29日,已经有61例交易,楼价总值超过5.6亿元。其中九龙区交易量最旺,占37例,港岛和新界分别占14例和10例。

在积极推动尾盘销售的同时,陈茂波此前亦表示,在新一年度的土地出售计划中,将推出规模较小的土地,以便中小型发展商参与增加竞争。这将极大增强发展商推盘的信心,市场或许会迎来推盘潮。

对于是否担心发展商不积极推售单位而影响楼价,陈茂波表示政府完全掌握发展商手上有多少单位,而且在极端情况下可以考虑引入空置税(对一定时间内长期处于空置状态的房地产征收额外税费),但目前并不需要。

业内人士认为,撤辣将大幅降低交易和持有房产的成本,从而刺激楼市的交易活动,短期内有望使楼市停止下跌并趋于稳定,进而提升市场信心。然而,由于受到利率因素的制约,仅仅依靠取消交易税很难扭转楼市的下跌趋势。要想实现楼市的回升,还需要减息以及经济状况的好转。预计至少要等到2025年年初,楼市才会开始出现回升的迹象。

此外,关于实施薪俸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标准税率两级制被指是对“有钱人”进行调整的说法,陈茂波表示,受影响的人数较少,并且与邻近地区相比,即使增加税项,香港仍然具有竞争力。他认为,许多人会继续选择到香港工作。香港的薪俸税是一种个人所得税,在香港,薪俸税的税率是渐进式的,意味着税率随着所得水平的增加而逐级增加。

分类: 01Assets, 监管行动

香港截止虚拟资产平台牌照申请 最终申请者为24位

2024-03-01 by 01assets 请您留言

香港奇点财经3月1日报道。在申请期限内的最后一天,香港证监会官网显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申请者数量最终24家,包括OKX、Cryto.com等较有知名度的平台。另有2家被撤回,1家被退回。此前,证监会发文表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应在2024年2月29日前提交牌照申请。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申请名单,最后两家申请的平台为HKX和QuanXLab,它们都在截止的最后一天提交了申请。HKX提交申请的运营者公司英文名称为“hi5(Hong Kong)Limited”,暂无中文名称;QuanXLab的运营者公司英文名称为“QuanX Lab Limited”,中文名称为“全毅科技有限公司”。

至于上周提交了申请但在3天后就被撤回的Huobi HK,其已于2月26日重新提交了申请。

2023年6月,证监会推出了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强制发牌规管制度,并设下了12个月过渡期,让原先已在香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平台可以继续营运。

但是,根据过渡安排,任何在香港运营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如果在2024年2月29日之前没有向证监会提交牌照申请,则必须在2024年5月31日或之前停止其在香港的业务。这些交易平台必须获得证监会的许可才能恢复业务或向香港投资者推广服务,否则将面临刑事罪行。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全球知名虚拟资产平台并没有提交申请,例如Binance和Coinbase。

与此同时,证监会提醒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证监会网站上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名单,确认交易平台的监管状态。目前仍在申请名单上的平台最终不一定获得批准,所以如果投资者使用的平台在香港运营但未在监管名单上,他们应当关闭账户或转移到获得监管批准的平台上进行交易。证监会强烈建议投资者只在获批平台上交易,否则可能面临损失。

分类: 01Assets, 公司前沿, 数字资产

  • « 上一页
  • 1
  • …
  • 8
  • 9
  • 10
  • 11
  • 12
  • …
  • 20
  • 下一页 »

Copyright © 2025 · Outreach Pro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登录